今天學到了這張圖。老師給了我機會,旁聽了他的課程,雖然是第二次聽,還是回味無窮。
曲老師說它是學習曲線(Learning Curve)。因為拍照角度,X軸是Quantity(數量),Y軸是AC(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)
這張圖的主要意思是,當生產者或是服務提供者,產出數量愈多,平均成本也越低如AC1。但是當數量大到一種程度的時候,其平均成本會急速下降至AC2,其急速下降的效應叫做Learning Cirve Effect。
這張圖大量應用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頭,我們擁有一種know how,不管是製造產品的know how、學習某樣事物的know how,其實圖形的本意是指學習的過程中,若是量不夠大的時候,很難產生很大的效果。
於是我就聯想到一件事,會不會有很多人在學習一件事物的時候,看到平均成本還是很高,抑或是學習的困難度讓大家望而卻步,根本不知道後頭還會有AC2這一段,如此一來,前面的學習效果,浪費了時間還算好,若是導致學習士氣減損,挫折感大增,難道不覺得可惜嗎?
但是問題來了,量要大到甚麼程度,才會造成平均成本大幅下降呢?
我想除了個人經驗的累積外,請教有經驗的人、或是身旁有人指點、抑或是本身有經營事業,有不見最後結果絕不罷手的人生態度,才能夠等到平均成本急速下降,享受邊際成本下降,擴大獲利的好處,然而堅持選擇,對該學習的熱情,或許也是成功的關鍵吧?!
然而學習成本的下降,所產生的好處或是量產的獲利,斜率的陡峭程度,也是依照產業或是學習項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
這讓我回想到我剛當講師的時候,可能前面一兩百場的課程乏人問津,甚或是猛力推銷也效果不佳,然而突破該學習曲線後,熟悉程度大增,口碑效益擴張,再加上【圈內】客戶的正面口碑發酵,或許接案漸趨順利,課程操作熟練程度大增,品牌形象穩固,摩擦力減少,此時學習曲線轉到AC2時的利益才有利可圖,套句老師說的話,先進獲利者需要在產業內建立第一個獲利者的角色,其心路歷程(或說是心酸),也只有當事人能了解,當然,其先進獲利者所帶來的好處,才會顯得甘甜吧。